辛亥革命107周年丨珼小宁带你看辛亥革命如何改变中国!
今天,是辛亥革命107周年纪念日
1911年10月10日晚
中华的好儿女们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
星星之火,顿为燎原
随后短短几个月时间,摧枯拉朽
封建君主专制迅速土崩瓦解
现在有一种意见
将武昌首义等同于辛亥革命
然后得出许多结论
譬如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偶然性极大的革命
说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会党色彩
又从武昌首义的参与者成分构成中
得出结论,认为
“革命是由一群失意的社会边缘人群搞出来的”。
把辛亥革命局限在1911年
这个观点的本身就错了
须将辛亥革命放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考察
革命能否避免?
有关辛亥革命历史作用
一直存在褒贬分歧
“如果没有辛亥革命,
中国就不会陷入军阀割据和混战;
让清政府的新政继续搞下去,
中国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能更迅速。”
这些历史的假设成为“反革命”论的基本论调
然而
这样轻飘飘的论调
大多是源于对那段历史的无知
近代以来,中华民族遭受到的苦难实在太深重了。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,中国战败并被迫签订《马关条约》。此后,民族危机空前加剧。
1897年冬,德国出兵强租胶州湾(今天的青岛),自此各国纷纷在中国强租领土,划分势力范围。
1900年,八国联军入侵中国,此后,八国联军占领中国的首都长达一年之久,并实行分区管制,居民要分别悬挂占领国的国旗。这种耻辱,不能不深深刺痛中国人的心。
接下来的1904年至1905年,日本和沙俄为了争夺在华利益,在中国东北爆发日俄战争,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。1910年,日本吞并朝鲜,又给了中国人很大的刺激。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濒临灭亡的边缘。长期以来,清政府以“天朝大国”自居,许多国人盲目自大、安于现状。辛亥革命前,私塾只对有钱人家的孩子开放,女人只能待在家里,裹小脚穿绣花鞋。
即便鸦片战争后,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,但一般人的认识还是不足,危机意识仍不强。
清政府也是做过努力的
这种努力,最初表现为洋务运动,后来是戊戌维新,再往后是清末新政。
下面对这些活动的实质作一个简单梳理:
洋务运动
要解决的是“船坚炮利”不如西方的问题。
开设议会
1880年代,出现了一些体制内官员要求朝廷开设议会的呼声,这和中法战争毁于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有关,议会可制约朝廷决策被个人权斗扭曲(譬如慈禧与恭亲王)。
维新运动
甲午年的惨败,很大程度上被归为朝廷内部的决策机制,受个人权斗(慈禧与光绪、翁同龢与李鸿章等)影响太深。支持维新的张之洞等实力派官员,所关心的也只是“朝廷内部民主”。
新政
1900年慈禧对世界宣战,导致八国联军入京,辛丑条约赔款出现天文数字。让官僚和知识分子痛感“朝廷内部民主”的缺失。两广总督陶模提议“议院议政,而行政制权仍在政府”,这个“议院”和民主、民权并无关系。
预备立宪
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,慈禧不得不于1906年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。立宪派“君主立宪”和革命党“民主共和”的政治诉求也一并高摆上台面。
朝廷颁布《钦定宪法大纲》
明确表示要走日式立宪的道路,其本质则是一种新的“开明专制”也是从这个时候起,主张走英式立宪的立宪派,与朝廷的分歧越来越大。
朝廷拒绝英式立宪
1910年,立宪派组织了遍及全国二十余省,签名达数百万人(人数恐存在夸张)的要求立即开设国会的请愿运动,四次请愿,四次被朝廷拒绝。拒绝原因是立宪派是“英式立宪”,而朝廷希望“日式立宪”。
《十九信条》
1911年,武昌首义的枪声打响之后,惊惶失措的朝廷迅速推出一份完全照搬英式立宪的《十九信条》,其中规定,种种权力都属于议会,皇帝将成为真正的虚君。其目的,旨在挽回与革命党站在一条阵线上的立宪派,但显然为时已晚。
所以并不存在什么“革命打断改革”的问题。朝廷本无意进行政治体制改革。陈天华在《警世钟》中说:“要革命的,这时可以革了,过了这时没有命了!”,反映出当时中国人那种焦虑和急迫的心情。
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人
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了吗?
金融秩序严重混乱
各处纸币不能通用,商家交易都改用现银,在此背景下,钞票迅速贬值,银价飞涨。
北京街景
市民闻风而动去华洋各银行兑换纸币,提取现银。即使各方面都采取了大量措施以求维持银币比价的平衡,但市面的动荡仍然影响巨大,许多人聚集于银行、钱庄门前使得骚乱时有发生;不少银行、钱庄因为挤兑而陷入了破产边缘;丝厂等实业工场也因此被连带而无法开工,工人工资大幅降低。
搬迁的满目狼藉
市民搬迁
内地人将上海视为避风港,上海县城里的人则把租界看做安乐土。由此而来在从1911年10月中旬开始的半个多月里,从南市往租界而去的装满行李之车辚辚不绝,道路堵塞,人声鼎沸,衣箱散落。而海上流氓则趁此大好机会偷窃、抢劫、勒索,发了一笔横财。
投函、谣言、传单无孔不入
当时上海道署、县衙经常会收到或匿名或署名的投函,要地方官让出县城,声称如果继续执迷不悟,大军到时,难免发生屠戮之惨剧。
各类谣言也是层出不穷,却并没有强有力的应对措施。
而辛亥革命带来的是…
民主意识的高涨和思想的大解放
可以这样说,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,因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创造的这种社会氛围和民众心理状态,五四运动很难发生。
辛亥革命后,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,孙中山在其中特别提出要写上“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”,这是他最看重的一点。
虽然,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,但提出而没有实现同根本没有提出两者的差距相当大。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,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。
五四运动时期对许多旧事物的怀疑和批判,同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解放有很大关系。
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,从正反两个方面,为五四运动的兴起,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,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,准备了重要的条件。
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寻找新的救中国的方案中,很快就找到了马克思主义。
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矛盾,呼唤着无产阶级及其领导者组织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。而中国共产党也并没有辜负人民的信任。
孙中山蓝图中的中国正成为现实…
孙中山先生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,第一个响亮喊出“振兴中华”的口号。他认为,“建设为革命之唯一目的”。他坚信,革命成功以后,经过全民族努力,中国一定能够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。
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,“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、最忠诚的合作者、最忠实的继承者。
在他生前,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的事业。在他身后,中国共产党人忠实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,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、继续前进,付出巨大牺牲,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,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,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,实现了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。
在这个基础上,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,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,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。
今天,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,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,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、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。”
从1949年建国,中国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,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位。
从共享单车,到时速350公里的“复兴号”动车组列车,代表着中国创新的最新脉搏。
来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中国的“新四大发明”:高铁、支付宝、共享单车和网购。
孙中山构想中的铁路
他曾奔忙于欧洲各国,发现蒸汽革命和工业化的铁轮已经将“天朝上国”远远甩在身后,便立下了一个宏伟的铁路建设梦想。并身体力行的想要实现它。
孙中山先生10年10万英里的宏图伟志
然而,由于时代的动荡,军阀混战和外敌入侵不断,铁路计划并没有在那个年代得以完全实现。
而如今
2.2万公里的中国高铁
总里程超过第2至第10位国家的总和
其中近六成都是这五年建成的
港口建设
孙中山当时设想在中国开发三个世界大港,分别取名北方大港、东方大港、南方大港,港口选址分别位于今天的唐山、上海和广州。
而如今
2016 年,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 10 名的沿海港口中,有 9 个是亚洲港口,其中中国内地港口占据7席。
上海洋山深水港
截至2016年底,我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17个,是五年前的1.3倍。
青岛港40万吨矿石码头、宁波舟山港45万吨原油码头、广州港南沙集装箱三期、重庆果园港等一批重点工程陆续建成投入使用。
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。祖国大地上,铁路进青藏,公路密成网,高峡出平湖,港口连五洋,产业门类齐,稻麦遍地香,神舟遨太空,国防更坚强。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、民主、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。
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
要记住孙中山的话
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”
我们要清醒认识到
我们仍走在振兴中华的长征路上
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
需要每个人的不懈努力